編者按:2015年9月10日,是我國第31個教師節(jié)。我們在此特別策劃了《身邊》專欄“教師節(jié)特輯”,將陸續(xù)推出一批活躍在科大的好老師,他們中既有二級教授、又有青年教師,還有可愛的輔導員……希望通過講好科大好故事,傳播好科大聲音,匯聚科大力量,展示科大精神,贊美和感謝那些為實現“科大夢”默默奉獻、矢志不渝的人們。
年近花甲,身形健偉又文質彬彬;笑聲朗朗,卻掩不住性情中的儒雅;桃李滿門,心中依然充溢著只爭朝夕的激情!在這個收獲碩果又播種希望的金秋,曹巨江教授接受了我們的采訪。相見如故,沒有寒暄。見到記者,他的第一句話就是“我是一個普通的教師,只是實實在在地為人、做事。一個人總是要干些實在的事情,我們的青春才因此而充實,才有所附麗。”
我沒想到在這里一干就是一輩子
1982年元月,曹巨江畢業(yè)于我校機電工程學院的前身——西北輕工業(yè)學院機械工程系輕工機械專業(yè),并獲得工學學士學位。當時,全國百廢待興,各行業(yè)都需要大量的人才。由于在本科學習中他一直名列前茅,還一直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的工作,完全可以選擇到北京、上海等條件優(yōu)越、待遇優(yōu)厚的崗位工作。可是他卻毅然選擇留校,留在了西北小城咸陽。談到人生事業(yè)的選擇,曹巨江教授侃侃而談,率性本真,沒有什么豪言壯語,“我從小就喜歡機械,也愿意從事這方面的教育工作。在我看來,教師不僅神圣,而且是一種需要不斷自我提高的歷練。留在母校,就是因為這是新中國第一所輕工業(yè)院校,學科專業(yè)齊備,名師專家云集,我在學科專業(yè)上‘近水樓臺先得月’,可以得到更多、更好的學習、提高的機會。當時正值改革開放,百業(yè)待舉,國家需要大量的輕工業(yè)實用人才,在這里當老師,搞科研,可以瞄準行業(yè)需求,科研服務社會工作天地廣闊,大有作為;教學生,可以把我的一己之力迅速地實現幾何倍級放大,為國家和社會發(fā)揮了更大的作用,一舉兩得,何樂而不為呢?”他爽亮的笑聲里,透著擔當和睿智,不由得叫人心生感佩。“不過”,他話鋒一轉,“每天只知道教書搞科研,歲月恍惚,一晃就是一輩子。今天想來,我真沒想到這一干,就是一輩子,我已把根扎在了這里”。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忘我和專注,才能成就一個人的事業(yè),鑄就立德樹人的忠魂。
傾心如你 感佩如斯
和多數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一樣,曹巨江教授在學術研究上能夠把握學科前沿動態(tài),善于抓準學科方向,爭取高水平課題研究。2009年3月,國家發(fā)布了《“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”科技重大專項第一批課題申報指南》。得知這一信息后,曹教授在第一時間研究、解讀申報指南,在分析我校和企業(yè)各自優(yōu)勢的基礎上,立即向學院建議,組織力量與企業(yè)合作聯合申報“DVG850高速立式加工中心”課題。為組織編寫好申報材料,曹教授帶領課題組成員,會同企業(yè)的同志晝夜不停、加班加點地反復研討會商,精心準備,終于趕在上報截止日期的前一天,圓滿完成了全套申報材料。隨后,曹巨江教授立即同合作企業(yè)領導飛往北京,代表合作雙方進行課題的匯報答辯。經過兩輪答辯,爭取到了課題的立項和國家下撥的課題經費912萬元,我校得到其中351萬元的經費支持。這是迄今為止,機電工程學院爭取到的最大額度的單項科研經費。這一課題的開展開拓了我校機械工程學科新的研究方向,使部分青年教師得到了鍛煉,學科隊伍的整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。
如果說,成功的科研項目的申報需要的是掌握學科前沿動態(tài),那么推動學科建設更需要立足現實、著眼長遠的戰(zhàn)略決策。2000年,他在擔任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期間,針對國內物流行業(yè)的迅猛發(fā)展的形勢,曹巨江教授果斷提出開辦物流工程專業(yè)。在論證過程中,他不但赴省內外企業(yè)和高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,還邀請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領導來校會診指導。在學校和院內教師的大力支持下,我校在省屬院校中率先開辦了物流工程專業(yè)。開辦之初,缺乏教師,他就選送有物流工程基礎的機械專業(yè)教師到外校進修,并引進物流工程人才,建立起了專業(yè)師資隊伍;沒有教材,他就組織教師自行編寫。經過幾年的努力,機電學院發(fā)展出了物流工程、工業(yè)工程兩個本科專業(yè),并自設了物流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。目前,物流工程專業(yè)在省內已經有了較大的影響,陜西省物流工程學會就掛靠在機電工程學院,我校也當然地成為學會理事長單位。
“凝練學科方向,規(guī)劃學科發(fā)展,”一直是縈繞在他心頭的心結。2000年,當時機電工程學院只有單一的機械工程學科,曹巨江教授大膽提出在當年申報“化工過程機械二級學科碩士”授權點。當時,與之相對應的本科專業(yè)“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”剛剛開辦幾年,許多教師對申報工作信心不足。在這種情況下,曹巨江教授根據當時國家、省上和學校的有關政策和省內兄弟院校的情況,詳細分析了學院自身和外界的有利條件,鼓舞動員大家樹立申報工作的信心,激發(fā)教師們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熱情。在隨后的繁重瑣碎的申報材料撰寫中,他事事親力親為,帶領大家走訪有關專家,全力宣傳和推介,增進外界對該學科專業(yè)的了解,爭取評審專家的指導和幫助。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,在學院上下的齊心努力下,終于成功地取得了化工過程機械二級學科的碩士授予權。該學科專業(yè)經過十余年的培育建設,已經發(fā)展為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,成為機電工程學院的支柱學科之一?;厥讬C電工程學院的學科專業(yè)建設發(fā)展,曹巨江教授眼圈一紅,移首窗外,“大家一起走的不容易……不過,現在很好了,我們這些做過一點工作的人,今天想來,也許這就是我們想要的,我們的追求!”談及自己的貢獻和成就,他深情地說,“如果陜科大是一條船的話,我就是船上的一個水手,盡管船上有舵手、輪機長,但我也有責任把它駕好,這就是我們教師的本分?!?br />
壯心不讓春秋又出發(fā)
年屆花甲,曹巨江教授依舊奮戰(zhàn)在教學、科研的第一線。本著繼承傳統、推陳出新的理念,他總是在思考著學科專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,也就學科定位、研究方向、科研工作突破點、人才培養(yǎng)等方面,不斷向學院領導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議。從《我國機械裝備制造業(yè)面臨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以及如何發(fā)展》到《“工業(yè)4.0”與“中國制造2025”解讀與思考》,他一場又一場的報告,展示出他迎著學科專業(yè)發(fā)展的挑戰(zhàn),加快學科專業(yè)升級轉型的焦灼和熱望,引導全院教師在認清形勢、把握機遇、繼承發(fā)展、突出特色的基礎上對我校機械工程學科發(fā)展進行深入思考,透露出他只爭朝夕、忘我前行的緊迫感。
談及學科專業(yè)意見建議,“您的意見建議會被重視嗎?”,“當然,校院兩級當前都在認真思考學科專業(yè)建設的發(fā)展思路,更需要集思廣益,匯聚心智,讓陜西科技大學這條大船走向更為廣闊的深處,這是擔當和責任?!鳖D了頓,他說,“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家,學校就是我們共同的‘大家’。她可能不盡完美,需要我們精心地打磨、拋光,最終會成就為一塊絕世美玉。幾代科大人懷著同樣的熱望和夢想去奮斗和拼搏,陜西科技大學才有了美好的今天,我們每位科大人因此也才倍感驕傲和自豪。學校好了,學科專業(yè)好了,大家就都好了,前提是我們要為陜西科技大學這個‘大家’做事創(chuàng)業(yè)?!?/p>
采訪結束前,我們請曹巨江教授談談對青年教師的寄語,他思忖了片刻說,“年輕教師眼光要放長遠,明確好人生定位,努力培養(yǎng)自己的教學能力,不要急功近利,沉下心來,扎扎實實教好書、搞研究,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以出成績?!毙α诵?,他語重心長地說,“我的一生很平凡,只是一個普通的教師。在陜科大干了一輩子,有了感情。離退休還有幾年,我就想好好交交班,把年輕人帶一帶。”
(核稿:方潤澤 編輯:杜楊)